红军城街道上,乌克兰士兵驾驶的车辆在舍甫琴科街拐角处突遭伏击。枪声响起,俄军渗透小组从两侧建筑物中冲出,随后无人机呼啸而至,将瘫痪的乌军车辆彻底摧毁——这是7月22日在俄罗斯军事群组疯传的视频画面。
这座被俄方称为“红军城”的乌东要塞(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人口仅3万,却是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命门”。作为连接基辅与东部战线的核心枢纽,红军城承担着乌军70%的弹药和补给运输任务。
当俄军突击队如手术刀般插入城市南部街区时,乌克兰国民卫队副司令比卢斯准将正被基辅当局关押。这位巴赫穆特坚守336天的“战争英雄”被捕,瞬间点燃了20万国民卫队的怒火,半数官兵拒绝执行命令,部分甚至扬言“杀向基辅换自由”。
俄军此次行动堪称闪电战典范。7月22日,利用乌军第155机步旅防御漏洞,俄军突击队驾驶伪装车辆突入市中心,在舍甫琴科街建立据点。乌克兰最大的军事群组Deepstate无奈承认:“兽人(乌军对俄军的蔑称)到处乱跑。”
战场混乱超乎想象。当乌军第155机械化旅和第68特种旅紧急回援时,竟因通讯混乱发生多起友军误击事件,造成“可悲的损失”。前线军官为避免追责,向上级谎报“战线稳定”,导致八千守军被钉死在城中无法机动。
美国卫星图像揭示了俄军的致命战术:油罐车与火箭炮混编部队实施“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每小时在同一射位发射两轮后立即转移,让乌军反击始终扑空。
红军城绝非普通据点。这座10万人口的城市是乌军经营八年的东部防线核心,一旦失守,俄军装甲部队可沿T58公路直扑第聂伯河大桥,切断乌军主力退路。
正当红军城巷战惨烈进行时,基辅当局却在后院点燃兵变导火索。7月22日深夜,国民卫队副司令比卢斯因“腐败”被捕,实际导火索是其公开批评泽连斯基扩权法案。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马柳克中将紧急警告:此举已引发20万国民卫队剧烈震荡。至少10万官兵拒绝执行命令,三个基辅周边旅进入“随时开拔”状态。这些原本负责总统府卫戍的“嫡系王牌”,如今成为悬在泽连斯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内政部长克利缅科亲赴营地安抚时,遭遇汽油瓶袭击。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显示,部分现役军人高呼“停止背叛”,矛头直指政府高层。敖德萨民众冲击征兵办公室,高喊“送权贵的儿子上前线!”,凸显军民矛盾激化。
雪上加霜的是,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被曝通过瑞士银行向莫斯科汇款100万卢布,用于父母在俄军总医院的治疗。其子更是在俄驻澳大利亚使馆高呼“荣耀属于俄罗斯”。消息传到前线,士兵砸毁广播电台质问:“我们在为谁送死?!”
危机根源可追溯至去年夏天的战略误判。2024年8月,泽连斯基执意发动库尔斯克战役,将红军城守军主力北调。俄军趁机在顿涅茨克方向猛攻,导致红军城防御出现致命漏洞。
面对今日危局,泽连斯基试图两线作战。一方面签署法案削弱国家反腐局独立性,剑指西方掌控的“特洛伊木马”;另一方面对拜登家族企业实施制裁,向特朗普示好。这些政治投机引发G7联合警告,欧盟冻结15亿欧元军援要求“先清腐败”。
西方支持正急剧消退。特朗普对德国总理直言“让他们先打一阵子”,美国防长连续缺席援乌会议。五角大楼虽建议从红军城撤退“保存实力”,却未承诺增派援兵,这种暧昧态度让基辅陷入战略孤立。
泽连斯基的指挥权威遭遇空前挑战。他撤换广受爱戴的扎卢日内,提拔俄罗斯裔的瑟尔斯基本就引发不满。如今瑟尔斯基的“亲俄疑云”更让乌军参谋部拒绝向其汇报,指挥体系濒临瘫痪。
军事分析普遍认为,红军城可能撑不到10月份。若失守,俄军可沿顿涅茨克六个大城市构成的直线开辟“死亡高速公路”,坦克可在一天内横扫整个乌东。
更严峻的是后勤动脉被切断的连锁反应。乌军可能被迫炸毁第聂伯河三座关键桥梁,将东岸数万守军拱手相让。基辅血站用血需求同比激增40%,显示前线伤亡已接近民众承受极限。
俄军采取“多点试探、重点突破”策略,11万大军在红军城正面完成集结。乌军总司令公开承认手头再无预备队可用,整条东部防线如同绷紧的琴弦。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的陷落过程正在重演——俄军战术向来是“只进不退”。泽连斯基虽在社媒宣称“正在清除破坏组织”,但俄军突击队在城内站稳脚跟后,重装部队的全面进攻已进入倒计时。
佳禾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