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其实很有机会将中国先进技术体系移植到自己身上。 《军工回忆录》的作者提到,两伊战争之后,中国工程师受邀进入伊朗搞雷达、防空导弹维修,但是人家对中国的军工技术嗤之以鼻,只认可俄罗斯的技术,结果可想而知,中伊接触自始至终停留在表面上,这就为伊朗错过新一轮全球技术大爆发乃至被美以踩在脚下埋下了伏笔。 观察者网7月31日报道,本月中旬,负责信息和通讯技术工作的埃赫桑·奇特萨兹副部长对媒体表示,伊朗正在探索将关键领域的定位系统从美国GPS逐步迁移到中国北斗。该部长强调,北斗定位精度高、架构先进、信号范围已覆盖多地,关键该系统由中国自主掌握,而非受控于美国。
看情形伊朗计划将守护国防和关键领域信息安全的重担交给北斗,由中国智造帮伊朗在大争之世“争取”一席生存之地。哈梅内伊“贴近”中国,说明伊朗被6月发生的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给惊醒了:原来伊朗一直力推的“国产替代进口”计划存在着重大纰漏,伊朗为自己的过度自信付出了代价。 首先,民用技术是军用技术的基础,民用工业发展得好军用工业自然受益良多,但是很多国家将两者弄混淆了。典型例子莫过于:俄罗斯得以制造和发射“联盟号”飞船,将宇航员和物资送上国际空间站,但是俄罗斯很难生产出一款合乎大众需求的智能手机。
结果战争爆发了,俄罗斯一线士兵只能依赖从某大国进口的对讲机,反观乌克兰士兵则将短视频玩出了花。不仅用智能手机随时和战友传递消息,而且利用短暂的休整期间随手拍战地视频。它凸显出俄罗斯与西方民用技术的差距之大,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其次,伊朗、俄罗斯“本土保护主义”严重,中企想要在这些国家扎根,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因为在这些国家的意识里,外资在本国设厂,只为剥削当地劳动力、掠夺资源并污染环境。更有甚者,类似阿富汗等极端宗教主义国家,担心外资的过度进入会削弱自己对国家的掌控能力。
自身“不作为”,对中资的进入设置各类门槛,那么被时代边缘也就怪不得任何人。伊朗政府也不想想,为何国内主战派高层近乎被以色列的导弹“一锅端”,为什么自己直到战争爆发还在依赖美国的卫星定位?用中国网友的话说,这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只有当它们遭受捶打,才可能知道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 重要的一点:中国即便提供信息安全保障,却也无法从根本上帮助伊朗消除来自美国以色列的威胁。发生在6月份的伊以冲突表明:伊朗被西方渗透成了筛子,该国仍然对美欧所谓的民主和发达表象迷惑,拒绝从根本改革国家体制,如此中国的好意只会被人一次又一次的曲解。
再好的武器和装备,落在“不识货”的人手里,就只能充当烧火棍。伊朗政府或许将问题想简单了:以为接入中国的GPS就会力保关键信息不泄露,就会获得中国的强力支援,这是典型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拒绝被某些国家拉下水。 总而言之,腿长在伊朗人身上,无论伊朗继续“迷恋”西方,还是痛定思痛,开始向东方看齐,中国能做的唯有在国际安全构架下向伊朗提供一般民用技术,让伊朗获得基本的发展能力。其余的伊朗想都不要想,用俄外长拉夫罗夫的话说,“俄罗斯在独自战斗,俄罗斯没有盟友”。
佳禾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